十大正规足球外围app下载 - app下载平台
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(卢梦梦)1日,记者从江西省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8810”行动计划(2023-2026年)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未来几年,南昌将全力做大做强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,打造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,力争实现年均10%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目标,加快建设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南昌市副市长赵捷在发布会上表示,产业链现代化“8810”行动计划包括1个总体行动计划、8个分产业链行动方案。到2026年,南昌市“4+4+X”产业体系将持续深化完善(电子信息、航空、汽车及装备、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,新材料、医药健康、绿色食品、轻工纺织4个特色产业,工业设计、智慧物流、检验检测、科技咨询等若干生产性服务业),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8810”目标。
图为江西省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8810”行动计划(2023-2026年)新闻发布会现场。 卢梦梦 摄
其中,实现“8810”目标即:电子信息、航空、汽车及装备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医药健康、绿色食品、轻工纺织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,打造VR、光电及通信、航空装备、汽车、新型储能、铝型材、医疗器械、针纺8个优势明显、集中度高、关联性强、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%左右。
“根据产业链现代化‘8810’行动计划,我市将继续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,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,推行‘链长+链主’‘链长+园区’工作模式,建立健全常态化、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。全面启动新一轮数字化改造,积极推进‘5G+智慧工厂’建设,着力建成一批智能化改造示范标杆项目,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式数字化转型。”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骆军介绍。
“作为南昌市汽车产业的核心集聚区,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,围绕电机、电控、汽车电子、动力电池等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加速布局,实现高端补链、终端延链、整体强链上的新突破。同时,加速产业创新能力升级,加强政府引导,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推动研发成果就地产业化,带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延伸,实现产业融合发展。”南昌小蓝经开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涂莉华说。
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,我们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,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优势,聚焦发掘一批创新能力强、专业领域新、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,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。”南昌经开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周辉表示,该区还将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,引导企业走绿色、集约、可持续发展路子。协同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,打造服务型经济新业态。(完)
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 (朱莹)1日,记者从江西省水利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江西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,截至目前,该省108条(段)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,预估总投资667亿元,已完成投资396亿元,占总投资额的59%,建成生态廊道755公里。
图为1日,江西省水利厅举办“系统治理”专题新闻发布会。朱莹 摄
江西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介绍,江西积极争取将宜黄县宜水、南昌市长堎河列入水利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,推动靖安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全省确定第一批108条(段)河湖开展幸福河湖建设,基本做到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
据介绍,截至目前,江西列入水利部第一批试点的宜黄县宜水幸福河湖建设全面竣工,顺利通过水利部复核评估。列入水利部第二批试点的南昌市长堎河已开工建设,完成投资827万元。靖安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。“河湖安澜、生态健康、环境优美、文明彰显、人水和谐”的幸福河湖美丽画卷正在初步展现。
除了幸福河湖建设外,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。根据2022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,江西省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有23050.19平方公里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.80%。
多年来,江西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。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胡伟介绍,根据统计,“十四五”以来,江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28.38平方公里,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,实现了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下降。该省水土保持率也从2020年的85.87%提升到2022年的86.2%。
据了解,江西打造了全国5个试点之一的赣州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,崩岗治理“赣南模式”和废弃矿山修复“寻乌经验”,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。同时,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建成了全国省级规模最大、标准最高的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平台,即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南丰农村生态水利科研示范基地。“综合治理”培育和发展了该省果树和乡村旅游等一大批特色产业,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内新建高效种植基地450个,助力3.65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。(完)